继暂停在俄汽车业务后,戴姆勒又在近期出售了俄罗斯商用车制造商卡玛斯(KamAZ)的股份,此举意味着所有国际大型商用车制造商已全部撤离俄罗斯市场。
戴姆勒离场 卡玛斯自救
长期以来,戴姆勒与卡玛斯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。2008年,戴姆勒投资2.5亿美元收购卡玛斯10%的股份。两年后,戴姆勒携手欧洲复兴开发银行,增持卡玛斯5%股份。此外,为深化双方合作,戴姆勒旗下梅德赛斯-奔驰卡车还向卡玛斯供应多套Axor驾驶室,卡玛斯以其为蓝本开发下一代车型。
2010~2019年期间,卡玛斯基于奔驰卡车技术平台打造K4系列卡车,该系列车型采用奔驰Axor驾驶室和OM457 LA柴油机。不仅如此,双方还共同建立了驾驶室工厂,投资总额达140亿卢布,由合资公司负责生产管理。新工厂生产的驾驶室主要供应给卡玛斯K5系列卡车,为卡玛斯产品升级换代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随着俄乌冲突爆发,俄罗斯汽车产业面临着不确定性。在此背景下,戴姆勒于2022年宣布暂停在俄业务,包括与卡玛斯的合作。据外媒报道,“暂停业务”举措包括停止零部件供应和联合生产,这也导致与卡玛斯多年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由此破裂。近期,卡玛斯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,自去年以来,戴姆勒已不再参与卡玛斯的运营和决策制定。今年,随着戴姆勒出售其在卡玛斯所持有的15%股份,双方合作终结。
戴姆勒的退出及零部件企业的集体断供,对卡玛斯造成巨大打击。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生产受阻,特别是卡玛斯K4、K5系列旗舰车型,这些车型的大部分关键零部件由欧洲卡车和零部件企业提供,包括驾驶室、变速器、发动机及燃油系统等。随着这些部件陆续断供,卡玛斯已陷入临时停产的境地。
不过,这次危机也让卡玛斯深刻认识到“自力更生”的重要性。为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,并加速零部件本土化替代,卡玛斯积极寻求破局之道。在进口零部件无望的情况下,卡玛斯努力推动零部件国产化,并与本土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以重整卡车供应链。如今,卡玛斯已可自行生产基于K4技术平台的卡车,并正在大力推进K5技术平台的车型复产上量。
欧美车企“撤退” 中国车企“补位”
俄罗斯原本拥有雄厚的卡车产业基础,市场长期由本土卡车企业以及斯堪尼亚、沃尔沃、奔驰、曼恩、雷诺、达夫、依维柯等众多欧美品牌共同主导。然而,随着欧美卡车及零部件制造商纷纷暂停在俄业务,俄罗斯卡车产业遭受巨大冲击。本土重卡企业因供应链断裂,产能严重受限,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。在这一背景下,中国商用车企业抓住机遇,快速“补位”,现已逐渐形成以中国和俄罗斯本土品牌为主要力量的新格局。
近年来,除卡玛斯等俄罗斯本土卡车品牌外,中国商用车企业在俄销量表现尤为突出。数据显示,2023年,俄罗斯卡车市场累计销售各类车型约14.4万辆,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中国卡车销量高达8.2万辆,市场份额约57%。在俄罗斯卡车年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,中国重汽高居第二,陕汽集团、一汽解放、福田汽车、东风集团和江淮汽车等企业也跻身前十榜单。
今年2月,俄罗斯卡车销量10215辆,同比增长18.4%。其中,中国卡车品牌保持良好表现,中国重汽销量连续第2个月超越俄罗斯本土品牌,月度份额占比高达22%,排名行业第一。另外,陕汽集团、一汽解放和东风集团也跻身新车市场最受欢迎品牌前5名;1~2月,俄罗斯卡车市场销量前25款车型排行榜中,销量最多的车型为中国重汽汕德卡(SI‐TRAK)C7H 4×2牵引车,累计销量为2731辆;同比增幅最大的车型为陕汽德龙X6000 4×2牵引车,增幅达30500%,销量为306辆。
中国各大卡车品牌在俄罗斯的经销网络扩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。据统计,截至今年2月中旬,俄罗斯卡车经销商总数已增长至1800家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3%。其中,汕德卡、豪沃、东风、陕汽等品牌经销商数量增长尤为显著,它们在俄罗斯市场的布局正不断壮大。
“虽然目前中国卡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仍算‘小众’,但欧美车企的集体退出,给了中国卡车企业绝佳的‘填补空缺’的机会。”有汽车分析师认为,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,或是中国卡车品牌进军俄罗斯市场最好的机会。“客观地说,在被欧美车企孤立后,可供俄罗斯选择的卡车品牌并不多。近期,日韩一些卡车企业也宣布,暂停在俄罗斯生产和销售汽车。这样一来,俄罗斯市场的选择余地就更少了。综合来看,用中国卡车做替代无疑是最佳选择。”上述分析师说道。
中国卡车对俄出口或将降温
面对俄罗斯市场巨大的发展机遇,中国卡车企业正通过提供高品质的车型以及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,吸引越来越多的俄罗斯运输从业者。俄罗斯卡车经销商数量的增加,也反映出中国卡车企业正敏锐地捕捉市场变化,持续加强在俄业务布局。不过,在销量迅猛增长的同时,中国卡车企业也需警惕政策调整和市场波动等潜在挑战。
自去年以来,面对大举进入的中国卡车品牌,俄罗斯政府出台多项本土保护政策。在报废税增加、汇率波动及关键利率上调等多重因素影响下,中国对俄罗斯的卡车出口增速已出现放缓趋势。另外,将于4月1日实施的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向俄罗斯出口汽车新政,旨在堵死外国品牌汽车取道吉尔吉斯斯坦进口俄罗斯的“后门”,这无疑将对中国卡车出口俄罗斯产生一定影响。
与此同时,俄罗斯本土卡车企业也开始加速产品升级和加大生产投入。卡玛斯方面表示,2024年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扩大产能,争取达成4.5万辆的产量目标,以求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。对于中国卡车品牌来说,这一动向意味着未来或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。
对此,有业内人士分析称,俄罗斯市场的机遇可能稍纵即逝,留给中国卡车品牌的“窗口期”或许不会太长,一旦国际政治局势趋稳,欧美卡车企业极有可能卷土重来,海外原材料、零部件供应也会恢复正常。届时,中国卡车品牌将面临来自海外卡车巨头的重重围剿。
此外,有商用车行业专家预测,2024年,中国对俄罗斯的卡车出口或将降温。鉴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政策调整的潜在冲击,中国卡车品牌必须深入思考,探索如何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站稳脚跟,将目前的“短暂机遇”成功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“长期趋势”。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告诉记者,近年来,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,我国卡车技术进步有目共睹,并逐渐得到国外用户认可。但不可否认,中国品牌卡车在可靠性、燃油经济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。今后,中国车企想要扎根俄罗斯市场,彻底取代欧美卡车的地位,还需潜心练内功,只有坚持自主研发、科技创新,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。不仅如此,中国卡车企业还需不断拓展在俄销售渠道,完善售后服务网络建设,加快本土化进程,通过构建完备的供应链以及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,更好地融入俄罗斯市场,以从容应对政策和市场的变化。
责任编辑:赵方婷